一区二区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激情小视频,成人一级生活片,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久久奸,青苹果av

玉溪網首頁>>專題>>2017>>網絡中國節(jié)>>2021我們的節(jié)日重陽節(jié)

反詐防騙指南這份送給老人朋友的重陽節(jié)禮物,請查收

發(fā)布時間:2021-10-13

近年來,涉老年人的詐騙案件不斷高發(fā),不少老年人因安全防范意識薄弱,屢屢上當受騙。

為提高老年人防騙意識,在重陽節(jié)來臨之際,人民網制作了一份跟老年人有關的防詐騙禮物,轉給家里長輩們看看吧。

保健品詐騙

老年人十分注重養(yǎng)生,詐騙分子借此誘惑老年人高價購買毫無用處的保健品,某些受疾病困擾的老年人會相信詐騙分子所說的各種“神奇”的偏方療法。

詐騙分子打著免費送雞蛋、水果、小家電的幌子,租用專門場地向老年人宣傳“保健產品”“治療藥品”,夸大產品功效誘惑老年人,從而實施詐騙。

案例

李爺爺看到“某保健品的廣告”后打了電話咨詢。通話中對方向李爺爺索要了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銀行卡號,并寄來一本關于“保健品”推銷的書,李爺爺參照內容支付了6000元。沒過多久李爺爺發(fā)現(xiàn)這個“保健品”沒有效果,對方稱其用的時間不夠長,需要再用400元的療程,李爺爺再次支付400元,用完后還是沒有效果,并且身體開始出現(xiàn)不適,李爺爺聯(lián)系對方時,發(fā)現(xiàn)已被拉黑。在子女的安慰和勸說下,李爺爺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防騙提醒

面對保健品詐騙時,要相信科學,不要相信詐騙分子所說的“神丹妙藥”。身體不舒服時,要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診治,相信醫(yī)生。不要從非法渠道購買保健品,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可能會加重病情。

投資理財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社交工具發(fā)布各類投資理財信息,冒充理財“導師”拉人進入社交應用群,以高額理財收益為名騙取受害人投資款。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老年人渴望通過投資賺錢的心理,將魔爪伸向了中老年人的積蓄。中老年人購買相關的“產品”后,不僅得不到所謂的“高收益”,往往都是人去樓空。

案例

劉大爺了解到一位熱心的陌生好友推薦賺錢的門道,下載了對方通過鏈接提供的APP,高額的賠率、“正規(guī)”的界面、多樣化的玩法,使其深陷其中。在從“老師傅”口中得知,充值5萬后可以繼續(xù)幫忙下注,而且?guī)缀醴€(wěn)賺不賠,于是劉大爺開始“投資”。在巨額的利益面前,他越玩越“大”,把前期已經提現(xiàn)出來的錢再次投了進去,終于湊夠了5萬……然而,就在準備提現(xiàn)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提現(xiàn)不了,趕緊和對方聯(lián)系。對方稱需要繳納5萬元稅和8萬元服務費和數(shù)據(jù)費才可以提現(xiàn),老劉這才意識到被騙了,遂到派出所報警。

防騙提醒

投資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的機構和項目。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是并存的,任何投資都是存在風險的,所有“零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都是騙子的騙局,千萬不可輕信。老年人在選擇理財產品進行投資時,不要盲目從眾,要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也不要貪利以防陷入更深的騙局。

收藏品詐騙

收藏品詐騙的受害者多數(shù)是老年人,不法分子就是抓住了老年人喜歡收藏東西,但又對這方面知識不了解,不會辨別真?zhèn)?,就以“高價回收”誘餌來吸引老年人進行購買。為了促成老人最終付款,騙子還會安排專人扮演“托兒”的角色,在此騙局中大都會承諾“回購保本+合同保障”。通常情況下,有了溢價回購的承諾和合同保障,很多老人最終同意付款。

案例

太原的李婆婆,與“收藏品”本無任何關系。一天,她在逛街的途中收到了一張寫著太原中盛卓美傳媒有限公司的傳單。根據(jù)傳單顯示的內容,李婆婆可以去此公司免費領取一份小禮品。到達公司順利領到小禮品后,公司的銷售經理何某告訴她,目前字畫收藏品的收益非常大,只要投資,以后的利潤非常可觀。為了說服李婆婆投資,何某還承諾只要老人投資,她所購的藏品公司可以幫她進行后續(xù)的拍賣,而所得的利潤也是非??捎^。

李婆婆相信了對方的說辭。在隨后的幾天里,她先后拿出自己積蓄的25.94萬元,購買了對方推銷的9幅字畫收藏品。幾個月后,當李婆婆需要用錢時,卻發(fā)現(xiàn)她花高價買回的這些所謂的收藏字畫根本沒法拍賣。

防騙提醒

拍賣藏品,要認準有拍賣資質的拍賣公司,正規(guī)拍賣公司在藏品未成交之前不會向賣家收取任何費用。如果需要簽署藏品回購合同時,建議尋求律師幫助。

老年人參與收藏品投資或者拍賣,一定要到專業(yè)部門,不要輕信電話、網絡、電視推銷,謹防所謂“拍賣公司”“藝術品公司”的詐騙陷阱,發(fā)覺被騙要及時報警。

中獎詐騙

中獎詐騙主要通過信息群發(fā),對受害者實施詐騙。犯罪分子利用偽基站或者互聯(lián)網軟件群發(fā)虛假中獎信息或郵件,受害人一旦聯(lián)系兌獎,犯罪分子就以“個人所得稅”“公證費”“轉賬手續(xù)費”“滯納金”“違約金”等各種名目要求受害人匯錢,實施詐騙。

案例

家住郊區(qū)的馬老太前段時間收到一條短信,內容是一公司送的“刮刮獎”卡片,還有公證書。馬老太仔細一看,自己竟然中了200萬元巨獎,高興之余的馬老太立即撥打電話要求兌獎。隨后,她根據(jù)電話要求分別打款逐步被人騙走了16萬元。

防騙提醒

天上不會掉餡餅,更沒有免費的午餐,老年人平時一定要注意增強防騙意識,收到類似中獎信息時千萬不要輕信,不要貪圖意外之財,以免上當受騙。

“榮譽”詐騙

“榮譽型”詐騙是指打著“中字頭”機構的旗號,以編書、頒獎、培訓、擔任職務、出國考察、與領導合影為名,讓被害人繳納各種費用的詐騙方法。詐騙分子通過發(fā)信息、打電話等方式,以各種獲得特殊會員、各種榮譽、中獎等為幌子,讓老年人相信自己就是那個幸運兒并轉賬匯款。

案例

徐爺爺收到來自“中國人民藝術研究會”的信件,稱老人榮獲一帶一路相關文章獎項。過幾日,老人又接到自稱來自聯(lián)合國工作人員的電話,詢問老人是否收到這幾封信,并告訴老人該獎項由聯(lián)合國秘書長親自頒發(fā),但需要老人匯款1680元,方可領獎。老人得知后興沖沖來到銀行轉賬,銀行柜員憑經驗判斷老人陷入詐騙陷阱,百般勸阻無效后,報警求助。民警一番耐心勸阻后,老人仍然有轉賬的想法,最后民警聯(lián)系了老人子女,并將老人送回家中,囑咐其家人一定要盯緊老人,防止財產受損失。

防騙提醒

老年人群體在參加社會組織舉辦活動時,要通過官方渠道查詢或向民政部門核實社會組織的真實性、合法性;家庭成員要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愛,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健康、文明、理性的社會活動。

騙婚騙財類詐騙

不法分子在網絡上或公園等老年人聚集地炫耀財富、地位、家庭背景等個人信息進行利誘;不法分子以網聊痛陳失敗婚戀史或不幸生活、虛構自己擁有雄厚的財富等騙取同情或博取好感,進而謀財謀色;不法分子編造虛假身份或人際關系信息作虛假承諾或索要財物;不法分子一旦無利可圖或騙取錢財?shù)绞志蜁А?/p>

案例

69歲的盧大爺長期獨居。前不久,一位陌生女子突然主動添加他的微信,兩人聊得很投緣,一來二去,發(fā)展成了男女朋友關系,某日,這位“女朋友”突然給盧大爺發(fā)來消息,聲稱買衣服時手頭緊,希望盧大爺能夠掏腰包以示關心,大爺便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向對方轉去500元。對方并不滿足,繼續(xù)向盧大爺“討錢”。盧大爺又向對方的銀行賬戶存進去4300元。哪知轉賬過后,對方在微信上就將他拉黑了。

防騙提醒

結婚與交往的前提是需要明確對方的身份信息,對于對方虛構的信息要及時分辨,不要輕易受欺騙。老年人在交往過程中,遇到對方多次索要錢財,無論是以何種目的,都要謹慎對待,可以同子女進行商量。子女也要多多關心老人,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讓老年人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讓老年人享受到天倫之樂,不要給騙子機會。

旅游類詐騙

不法分子通過各種噓寒問暖方式,用“溫情攻勢”取得老人信任;不法分子以低價旅游誘惑,騙取老人錢財后潛逃;導游與景點商店等相互勾結,強制老年人消費,并規(guī)定最低消費額,不買不準離開。

案例

70多歲的李婆婆近兩年都是獨自生活,平時兒女陪伴身邊的時間很。偶然之下,她周圍的老友介紹讓她一起報名旅游,跟團到各地散心,行程多數(shù)是當天來回,甚至價錢很劃算。報名費19元,59元一個人,不是純玩團要聽課的,一到景區(qū)就到購物點,介紹老人購買推銷產品。李婆婆和幾個老友就報名參加了一個低價團,報名費只要59塊錢。然后去到某鎮(zhèn)的一個鱷魚公園玩,但除了參觀外,還要進入購物點購買保健食品。李婆婆說,在現(xiàn)場銷售人員的推銷下,最后很多參觀的老人都掏錢買了,并花了近1000塊錢;于是她也忍不住,跟隨其他人一起購買。后來她才醒悟,低價旅游團一點也不“低價”。

防騙提醒

強迫消費侵犯了消費者自由交易、公平交易等權利,并且由于強迫交易造成人身損害更是對于老年人作為消費者權益的侵犯。

旅游景點以低價銷售假貨或以高價銷售與質量并不符合的產品,是對老年人消費者權益的侵害,商家欺騙的銷售行為需要承擔“退一賠三”的責任。

冒充公職人員詐騙

詐騙分子假借認識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員的名義,一次性收取未參保人員數(shù)萬不等的金額,謊稱可代辦未參保人員一次性補繳社會養(yǎng)老保險費并享受養(yǎng)老退休待遇。

案例

70歲的章奶奶接到自稱國家藥監(jiān)局工作人員的電話,最近處理了一批賣假藥的,現(xiàn)在要給她們退賠購買保健品的損失。章奶奶之前確實買過保健品,聽到可以退賠,便信以為真。對方告訴她要先交1500元的辦理費用以及2萬元的稅款,章奶奶便按照要求給對方打了錢。然而等章奶奶問起對方什么時候能退賠時,對方直接掛斷電話,再也聯(lián)系不上。張奶奶這才意識不對勁,連忙報警求助。

防騙提醒

接到陌生人的電話,不要輕易相信,一旦陌生人在電話中提出匯款、轉賬、墊資等要求,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要輕易匯款,如果無法辨別,可以撥打110報警求助。

冒充熟人詐騙

以騙取身上的財物為主,首先跟被騙老年人搭話,然后誘導他說出親屬的名字,再謊稱是其親屬的好友,根據(jù)當時的情況騙取身上的財物。選擇的騙取對象是60歲以上的大爺和大媽,因為他們警惕性較差,一旦遇到年輕人搭話老年人很少拒絕,而且相對有獨立經濟來源。

案例

在家里做飯的方奶奶遇到了一個自稱是方奶奶丈夫的朋友。“阿姐,我是你老公的朋友,我和我老婆開著汽車出了點事故,要賠錢了,你能借我1000塊錢嗎?”為了取得信任,他還“當場”給方奶奶的丈夫打了個電話。逼真的演技,加上巧舌如簧,讓方奶奶很快相信了該男子。等方奶奶的丈夫回家以后,方奶奶才知道自己被騙了。丈夫既沒接到過電話,也不知道借錢的事情。

防騙提醒

老年人遇到不熟識的人借財物時,只要親自核實身份,就能避免上當受騙。同時,希望被騙的老年朋友及時報警,記清騙子的特征勇敢地指認嫌疑人,使其受到法律的嚴懲。